现如今,高血压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病,而且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。当患上高血压以后,患者就会出现头晕、手麻、胸闷等症,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肾脏某些疾病的发生。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以后,一定要及时治疗,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,但是有很多人在治疗高血压疾病的时候,会存在一些治疗上的误区,久而久之就会耽误自己的病情。
高血压患者,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这4个误区,尽早了解,避免耽误病情!
1.太早用药,就会失效?
有很多患者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,若是太早的服用降血压的药物,就会使人体产生抗药性。如果在治疗的后期还继续使用降血压的药物,那么想要达到降血压的效果就很困难,其实这一种想法是错误的。对于高血压这种疾病,越早治疗越好,一发现就及时治疗,就不会对我们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伤害。若是置之不理,血压变得越来越高,就会导致肾脏疾病的出现。目前来看,治疗高血压需要药物治疗与平时饮食相搭配,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控制血压,所以在治疗的时候,最好的方法就是谨遵医嘱,合理用药。
2.瘦就不会患高血压?
身体比较肥胖的人,由于体内的脂肪含量比较高,所以这些脂肪很有可能会挤压到血管,造成血压的增高。脂肪过多,还会导致血液的粘稠度变高,很容易就会出现心血管疾病。有很多人就会认为高血压只会在胖子身上出现,对于身材偏瘦的人来说,是不会患上高血压的。但其实高血压的发病原因除了体重以外,还与遗传基因有很大的关系,因此这种想法也是不正确的。
3.年轻人不会患高血压
一般情况下,高血压的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人,但是由于工业化的发展,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。还有很多家长不注意孩子的饮食,那么就会导致孩子经常吃一些高热量的一些食物,使得脂肪在体内堆积,脂肪过多就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,随着时代的发展,高血压人群也在逐渐的年轻化。
4.血压越低越好
体内的血压稳定可以保证身体有一个好的血液循环,也可以保证心率的正常跳动,所以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都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影响。有些血压高的人以为只要血压回到正常范围的低值了,身体就恢复健康了,其实这种认知是不对的。血压偏低就会导致血压流动速度变慢,身体的各个器官得不到充分的营养物质,就会出现身体衰弱的现象,整个身体就会出现乏力的症状。
【本文由“熊猫医学”新媒体独家出品,图片来源于网络。作者媛媛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、复制】